央廣網北京11月13日消息(記者王晶)1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發布。

就此,央廣網記者采訪多位權威專家,從四個關鍵詞出發為您梳理解讀。

關鍵詞1 根本問題

“全黨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表示,全黨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中,就在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就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

“一個根本問題,就是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張希賢強調,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始終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才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堅信,在過去一百年贏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邢國忠說:“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法寶、是激勵我們黨接續奮斗的力量源泉,也是確保我們黨長期執政的精神密碼。”

關鍵詞2 偉大成就

“黨領導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張希賢表示,《決議》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百年奮斗為實踐基礎,對黨的百年奮斗的偉大成就和百年歷史經驗進行理論總結和理論升華,是一篇光輝的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文獻。

張希賢說,《決議》以黨和人民百年奮斗書寫的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為基礎,為人類文明藝術殿堂奉獻了一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藝術杰作。另外,《決議》所論述的百年奮斗成就、歷史意義、歷史經驗和歷史啟示,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征程奮斗的歷史基礎。

關鍵詞3 人民至上

“全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在公報中,“人民”一詞是高頻詞。顏曉峰表示,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只要我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們的事業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剛說,從中國共產黨的起步和發展歷程來看,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始終是初心和使命;從中國人民近代以來所實現的自我解放和奮斗來看,黨的領導始終是核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場始終被鐫刻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

劉剛認為,“百年黨史表明,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同舟共濟、血肉相連,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繼續領導人民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的保證。”

關鍵詞4 偉大復興

“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公報全文中,提及10次偉大復興。就此,邢國忠強調,正是由于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我們黨才能在極端困境中發展壯大,才能在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才能在困頓逆境中毅然奮起,才能在今天這種面臨復雜嚴峻考驗的形勢下,依然能夠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

十九屆六中全會從五個方面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

邢國忠強調,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一百年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